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案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刑民交叉案件疑难问题”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欢迎关注学术之路 问津学术圈 2021-03-08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案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暨“刑民交叉案件疑难问题”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8年4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案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刑民交叉案件疑难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陈卫东教授,原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所长、天津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黄太云教授,原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长、天津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戴长林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史卫忠,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单国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玉华教授等来自高校、法律实务部门的六十余名嘉宾出席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陈卫东教授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并共同为中心揭牌。王轶院长在致辞中指出,诉讼案例研究中心的建立显示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对法治的理解、对法律实务的关心,是提升热点司法案件研究水准的实际举措和具体路径。

        陈卫东教授认为,诉讼案例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个案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强,一方面可以对既有法律规范和制度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实现理论的转型和方法的革新。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李奋飞教授介绍了中心的成立宗旨和重要意义。中心的成立宗旨是,将透过现实案例,尤其是聚焦社会热点的影响性案例,探究深层次法律问题,归纳部门法规则;加强中国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对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和交流,构建不同学科间对话平台,架设理论与实务界互动桥梁;强化案例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紧密结合并利用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拓展案例研究深度和广度,为中国智慧司法建设和发展提供学术支撑;促进案例研究教学的发展和完善,提升法科生案例研究能力。李奋飞指出,成立诉讼案例研究中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体现于:立足司法实践,通过系统性案例研究,对既有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查漏补缺”;立足法学理论,通过深层次案例研究,以现实案例为基础提出、解说和分析法学理论命题,并实现理念转型及方法革新;立足法治理念建构,诉讼案例研究能够有效培育法治国家赖以维系的社会基础;立足法治发展,紧密结合并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展开研究,是智慧司法这一未来发展目标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诉讼案例研究中心承载着引导未来法治发展的重要使命。


  “刑民交叉案件疑难问题”学术研讨会同期举行。研讨会分为两个单元,分别以刑民交叉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为研讨议题。


  第一单元由黄太云教授主持。最高检公诉厅副厅长史卫忠、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庭长单国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玉华、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雎素利、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宋红霞、律师赵春雨和姚艳秋先后发言。史卫忠结合实践案例,提出目前刑民交叉案件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从司法机关、犯罪领域、案件属性和立法角度分析了刑民交叉案件的产生原因,主张处理刑民交叉问题需要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和司法效率原则。他相信诉讼案例中心势必能为刑民交叉案件提供有益指导。单国钧认为,刑民交叉案件审理涉及法官判断,其中多是价值判断,发表了对先民后刑的见解,并提倡法官应当更多参与理论研讨。李玉华分析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发生交叉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雎素利结合具体医疗事故案件分析了刑民交叉问题。宋红霞介绍了目前经济类案件的办理状况,简要分析了经济行为存在欺诈、隐瞒的罪与非罪问题,并举例指出职务犯罪中的刑民交叉问题。赵春雨围绕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问题,认为非法占有目的反推并不妥当,在处理案件时需要提前论证。姚艳秋表示,案例研究对律师办理案件具有指导意义,并通过案例阐述了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之间的区别。


  第二单元由北京尚孚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长清主持。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戴长林、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主任姜淑珍、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梁欣、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李轩、天津大学副教授孙皓、杜传金、王长清主任、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朝勇先后发言。戴长林指出,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案例在某种程度上较立法解释更具有指导性;先刑后民还是先民后刑只是处理案件的方法,不能当作原则问题来看待,具体适用需要根据案件来具体区分判断。他充分肯定了成立诉讼案例研究中心的重要性。姜淑珍认为,刑民交叉并非法律概念的界定,通过对比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特性论证了先刑后民的弊端,重申刑民交叉案件不能一概适用先民后刑。梁欣介绍了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方法,简述了刑民交叉案件中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论。李轩介绍了刑民交叉案件相关概念,并提出处理刑民交叉案件的建议。孙皓指出学术界对刑民交叉案件的纯粹理论推演容易陷入“二进制模式”,试图在刑事与民事之间划定清晰界限,而司法实践中案件错综复杂,难以清晰定性。他还以具体案例分析了司法价值导向问题。杜传金以刑民交叉真实案例,介绍了审判实践中处理刑民交叉案件的方法和思路。王长清提及刑民交叉案件中羁押必要性问题,建议放宽羁押必要性审查,并建议要加强媒体监督。王朝勇分析了虚假诉讼和虚假仲裁问题,认为诚实信用原则需要得到切实贯彻。


  闭幕式上,李奋飞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赋现代诗表达了他对诉讼案例中心的美好憧憬:


  个案,是一面又一面镜子,映照着法治的真实;


  个案,是一束又一束火光,温暖着追求法治的梦想;


  个案,是一桩又一桩界碑,镌刻着“法治中国”的字样;


  个案,是一台又一台引擎,迸发着中国法治进步的力量!

扎心!一次深刻的社会实验,结果反转出人意料!

追星追出新高度!浙大医学生SCI论文致谢偶像,导师回应亮了!

2018高考倒计时30天,一起转,为每一位考生加油!!

《南京大学法学探索》约稿启事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邀请函

最新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来了!有哪些变化?

原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教授主持的项目入选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06个汉字多音字一句话总结,别再念错字!

人民日报副总编在母校北大的致辞: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

2018第八届蔡定剑宪法学优秀论文奖征稿启事(附往届获奖名单)

一位父亲的哭诉:我儿子硕士毕业,年年拿奖学金,竟找不到工作!

问津学术本硕博联谊全新升级,快来把你的对象领走吧!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不发了!原因很丢人……

华东政法大学关于2018年硕士研究生政审、调档等相关事项的通知

“贸大法学院学生法律沙龙”第12期征文获奖名单

“时间·空间·比较法”系列沙龙第1期 | 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会死亡吗?

北师大法学京师儿童法治教育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本硕博联谊】男子篇(第202期)

【本硕博联谊】女子篇(第202期)

【本硕博联谊】女子篇(第203期)

【本硕博联谊】男子篇(第203期)

【本硕博联谊】女子篇(第204期)

【本硕博联谊】男子篇(第204期)

【本硕博联谊】女子篇(第205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